那迪·昌姆泰国艺术家,多年来一直从事陶艺创作工作,曾多次参加陶艺展。其作品多以具象的卡通形式呈现,以讲述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。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艺术馆收藏。
泰国陶艺家那迪・昌姆的《没有冬天Ⅰ》与《没有冬天Ⅱ》,以陶艺为载体、具象卡通为语言,在泥土的质朴质感与童话般的天真意趣间,编织出一段超越寒冬的温暖叙事,既拓展了陶瓷艺术的表达边界,也为心灵留存了一方纯真天地。
一、具象卡通与陶艺质感的诗意融合
两件作品皆以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为核心:《没有冬天Ⅰ》的形象则长着兔耳般的俏皮造型,手持奶油冰淇淋,仿佛沉浸在夏日的欢愉里。《没有冬天Ⅱ》的形象带有鹿角元素,宛如森林中被赋予灵性的生灵,似在友好致意;它们以简化却充满识别度的线条与轮廓,勾勒出童话式的天真感,瞬间唤起观者对“纯粹美好”的共鸣。
而陶艺材质为这份天真增添了厚重的温度。泥土经烧制后留下的斑驳纹理、温润触感,让卡通形象摆脱了平面符号的单薄,成为“可触摸的记忆载体”——仿佛这些形象从时光深处走来,带着泥土的呼吸与故事的余温。面部的腮红、身体上细微的肌理,在陶艺“粗糙与细腻交织”的质感中,被雕琢成纯真情感的具象表达,使观众能从视觉与触觉的双重维度,感知作品的柔软内核。
二、“没有冬天”的精神叙事:对温暖与纯粹的向往
“冬天”常与寒冷、萧瑟、沉寂关联,那迪・昌姆以“没有冬天”为题,实则在构建一个超越物理季节的精神场域。两件作品的卡通形象都带着无忧无虑的神态,它们的世界里没有寒冬的凛冽,只有温暖与自在的流淌。
这种创作,源于艺术家对“印象深刻的故事”的视觉转译——那些关于童年、自然,或是人与人之间柔软联结的记忆,被他凝结在卡通化的陶艺形象中。他以童话式的表达消解现实的冷峻,让作品成为一扇窗,通向一个始终被温暖包裹的精神角落:仿佛只要凝视这些形象,内心就能暂别纷扰,重回纯真无瑕的时光。
三、创作与生命的双重启示
从艺术创作维度看,《没有冬天Ⅰ》《没有冬天Ⅱ》为传统陶艺注入了当代性与叙事性的活力。陶瓷作为古老媒介,常与“传统器物”“写意雕塑”绑定,而那迪・昌姆以“具象卡通”为语言,让陶艺成为讲述个人故事、传递普世情感的载体。这证明:传统材质在当代语境下可焕发新生——当泥土邂逅卡通的天真,艺术便能跨越文化与年龄的边界,直抵情感最本真的层面。
从生命体验角度,作品也启示观者:在充斥压力与无常的世界里,应如“没有冬天”的卡通形象一般,守护内心对温暖、纯真的感知。寒冬或许是物理现实的必然,但精神世界可以永远生长着春天;那些如陶艺质感般质朴的美好、如卡通形象般天真的热爱,足以成为抵御凛冽的力量,让心灵始终栖居在温暖的角落。
那迪・昌姆的这两件作品,如陶艺窑火中淬炼出的温暖火苗:既点亮了陶瓷艺术的新可能,也为人们的精神世界,送来一隅不惧寒冬的童话天地。